当收藏变成灾难?
当收藏变成灾难,你也有“囤积症”吗?
爱收藏本身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,比如收集邮票、手办、钱币等等。但是有些人却尝尝深陷收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。
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?
电脑里堆满了豆瓣Top500的电影,浏览器微博微信的收藏夹里塞满了数以千计的“有用”的转发,但安下心从头堵到尾的却屈指可数。你每一次按下“收藏”键的时候都伴随着莫名的满足感,就好像收藏的那一刻起,仿佛已经吸收了其中的精华。
书架有着未拆封的书,总想去看却没有,以及旧年的杂志不舍得扔掉。遇到好书又会不停去买,越来越多的书堆积着却没有看;关注着十几个公众号,却总是没有时间去看。有时候还老想着把以前的历史消息都看一遍,生怕错过什么;找电子书所花时间是真实阅读时间的 10 倍;看见新的App都要下,但大多数都只是打开过一次而已,却又不忍心卸载。
你总是对自己说,总有一天你会用到的。
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这种“信息囤积症”的习惯在很久之前就存在了。
试着回想一下,你是否同样会将衣服塞满衣柜,穿不过来却还是忍不住要买买买;旧报纸,塑料袋,饮料瓶盖,衣服吊牌等小东西舍不得扔,把它们都收纳在瓶瓶罐罐里。甚至你会像看待艺术品那样看待它们的价值,如果硬要扔掉他们会有强烈的失落感。

其实大多数有囤积行为的人们,无非想借由囤积某种东西获得安全感,甚至会用它们为自己建造一座强大的壁垒。即便每收集一份或破旧、或新颖的东西,他们都会感觉到多一丝安全,久而久之他们会艰难地走在囤积的路上,永不满足。
就像小时候,家里买了好吃的,老人们总是不舍得吃,先屯着先吃不好的,可谁知屯着屯着到临近过期,甚至腐烂长毛才想起拿出来。你永远也吃不到最好的。
就像你囤积好的苹果,却在囤积的路上,收获越来越多的烂苹果。
越囤积,越匮乏。
所以,我们都应该挑好的苹果吃,不要焦虑未来,只管享受当下。而那些已经烂掉的苹果,该扔的扔掉,把已经发生的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东西清理出自己的生活,无论是某样东西,还是某个人,某段关系,某种过去的自己,统统都送走。
《重返地球》中威尔史密斯对儿子说,“你必须意识到恐惧不是真实的,恐惧是对未来的一种自我暗示。虽然危险是真实存在的,但恐惧与否是你的选择。”